前篇提到在疫情後工作型態的轉變。
而工作與居住也是息息相關,
本篇來看看專家們又是怎麼預測住宅市場走勢及今後居住形態的轉變。
住宅市場現況與預測
新成屋:短期成約件數驟減
因為疫情的關係,看屋人次大幅減少。
前月的看屋人次基本上與當月成約件數成正比,
譬如:2月的看屋人數與3月的成約件數成正比,3月的看屋人數與4月成正比。帶看的成果會遞延一個月。
緊急事態宣言4月7日發布以來,看屋人次減少了約7〜8成,可想而知5月的成約會大幅下降。
然而是因為行動自肅,產生一時性的購買客戶減少。
但是結婚生子購屋或換屋等,潛在需求仍然存在。
因此預期建商大幅調降的可能性並不大。只可能有少部分的業者因短期資金調度的關係做價格的調降。
中古屋:價格與日經指數走幅波動
據<SUMMO網站>,東京都心的中古住宅通常是與日經指數連動,若日經平均降為19,000円,東京都心的中古住宅成約單價預期會降15%〜20%左右。
不過也有專家提出:這次的經濟重擊不如同2008年美國「雷曼兄弟債卷事件」。
雖然兩者都造能股市的暴跌,但其中波及的業種有所不同。
2008年後多數的金融業、不動産業、製造輸出業受到影響,當時服務業及其他產業影響並不顯著。
但這次的疫情造成全面性的經濟停擺,現階段雖只有對中小企業受害比較嚴重。若疫情第二波,第三波持續蔓延,大企業的員工的飯碗可能也不飽。近一步連帶影響到中古住宅的購買需求。
生活型態轉變(預測)
承前一篇工作上的變化,今後居住型態也會漸漸發生了轉變。部分專家們提出了以下的見解。
居住地區的轉變
Free-PhotosによるPixabayからの画像
當可以在家工作後,沒有通勤的考量。
職住融合後,自然就會由「公司優先」轉為「生活優先」,比起每天通勤距離,人們將更重視Life style,生活轉變為「地區性」為生活。
格局需求轉變
- 室內格局改變:近期因為在家工作,導致家庭內爸爸媽媽都在餐桌上辦公,沒有個人的空間,造成家庭內戰爭。倘若未來沒有通勤考量時,容易往郊區發展,取得更大的居住空間後,即可以滿足書房的需求。
- 大樓公共空間需求改變:瞄準在家上班的需求,新建案的公共空間會更重視自習室等辦公空間的增設,增加附加價值。
Photo by Alesia Kazantceva on Unsplash
人流轉變
「職」「住」融合後,人流就會改變。生活中心將由集中轉為分散。地方生活圈所扮演的角色就更為重要,而東京都心就漸漸變成藝術文化中心。
參考網站:三菱UFJ不動産販売、ノムコム
無法預測的未來
Photo by Javier Allegue Barros on Unsplash
一場前所未見未有的疫情,幾乎是沒有任何前例可以依循。
儘管專家們運用各式數據及問卷調查分析,結論仍充滿不確定性。
但唯有在這種不透明的情況下,未來才有會成長 ・轉變的可能性。
Comment ※按出「送信」前,請輸入下方「英數字」